早餐後搭民宿的接駁車沿著仙夢谷的指標前往登山口路上經過因為八八風災因而充滿了大石的石鼓盤溪溪谷登山口有座涼亭,可以看到被劃為鯝魚保護區的石鼓盤溪,並仰望方形的宣帽石山

IMG_0757_new

宣帽石山山頂都是裸露的岩石,日治時代末期曾被美軍嚴重轟炸

從登山口再走約十分鐘左右的水泥路緩上坡,就會到達行豐吊橋。上山時走這段水泥路上坡輕鬆愉快,下山時可是讓穿雨鞋的酸痛雙腳叫苦連天。


9:05 到達行豐吊橋

落成於2004年的行豐吊橋是何明德先生所率領的嘉邑行善團所建的第三百座橋,橋身平穩,走在其中還可以看到石鼓盤溪的美景。下山時看到這座吊橋出現的那一瞬間,真是感動到直接大聲歡呼啊。

IMG_0765_new

過了吊橋後就是一路必須手腳並用才能前進的超陡上坡,坡度超過60度途中有多處要拉繩攀爬的岩壁鬆軟無踏點的陡土坡還要多次爬跨過大型倒木這樣的陡上坡要直到臥船洞才轉趨平緩台灣的中級山本來就潮濕多雨雲霧帶又容易出現霧雨而從吊橋到臥船洞絕大部份的路都在濃蔭蔽天的森林裏,即使不是雨天也相當濕滑。路標雖然清楚,但一路是濕滑泥濘且不易找踏點的大陡坡,就是這個中級山路線走起來非常吃力的原因

 

11:20  到達千人洞溪

到達這裏,離千人洞就只剩下一半的路了。在此午餐休息到12:45啟程

IMG_0768_new

這裏可看到紅檜從大石隙縫中長出的仙樹抱石景觀

IMG_0770_new  


中級山在午後極易起霧,一路上有展望的地方常有雲海可賞。大自然的潑墨山水畫渾然天成,不假外求。

IMG_0949_new

天地邀我以清風雲霧既然沒有陽光,就停看雲起時吧。

IMG_0934_new  


14:00  到達臥船洞

DSC_0008_new

臥船洞得名是洞穴中有個像沉船的大石和之前的艱困陡上坡路相比,從這裏到千人洞的路變得平緩許多,所以步伐也開始輕快起來。這個天然大洞穴曾讓老爹第一次來探勘時誤以為是千人洞沒有水源,但有蝙蝠棲息


15:10  到達千人洞

DSC_0069_new

IMG_0808_new 

全台灣最大的天然山洞,海拔約1850m,長250m,寬60m洞底平坦洞中終年清涼乾燥,帶睡袋和睡墊就可以直接露宿,右方有個小瀑布可提供乾淨的水源

IMG_0801_new


千人洞內的石頭,上面的青苔感覺特別翠綠

IMG_0790_new  

千人洞的壁上有許多小孔洞,是怎麼形成的呢

IMG_0791_new  

洞內外沙地上還有許多蟻獅鑽出的洞


站在千人洞裏仰視天空,意外地看到樹木圍出了一個心型,配上有點紫紅色的暮光,彷彿是上天給長途跋涉前來的我們溫暖的肯定回應

DSC_0014_new


我們這一團人在千人洞露宿了兩,晚上燒起營火。千人洞安靜的夜晚只有瀑布的水聲,偶爾會傳來山羌飛鼠黃嘴角鴞的叫聲。

 DSC_0073_new

 

阿里山區自古以來就是鄒族的獵場千人洞原來是鄒族的天然獵寮。清朝時就有漢人進入這片山區冒著被出草的危險,以千人洞為工寮採伐木材日治初期在千人洞駐紮了由漢人和原住民組成的抗日軍,日本官方為此修築警備道路派數營兵力清剿抗日軍,被全數剿滅的抗日軍遺體全被丟到千人洞前的小溪流中血染千人洞溪。當年反抗軍的家屬到現在還會來千人洞祭拜先人

日治時期,日本人正式開採這裡的檜木林千人洞成為天然工寮一個說法是此地剛好有十八戶以製檜木桶為生,另一說法是每天大概可以有十八桶的生產量,故又稱十八桶後來出現煉製樟腦油的腦寮,共有十二處,位在千人洞的是總寮,所以也稱千人洞為十二油寮二戰末期據說有千名日軍藏身在千人洞,因地勢隱密又有森林掩蓋讓美軍強烈轟炸附近山區,宣帽石山首當其衝,豐山村也差點遭池魚之殃

千人洞旁的瀑布,被日本人稱為妻戀之瀧,可能是探查者走到這裡時,因懷念妻子而命名,大正年間日本郵政還為妻戀之瀧發行郵票和明信片,可見日本官方對千人洞的重視。

080715-3_new (圖片出處: 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

< 資料引用來源 >

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

水漾森林不是堰塞湖@陳老爹趴趴走園地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級山 千人洞
    全站熱搜

    lemony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